医用射线防护辐射剂量仪的工作原理是一个核心问题。需要首先明确的是,“辐射剂量仪”是一个广义术语,它包含多种原理不同、用途各异的设备。但它们的基本目标都是探测和测量电离辐射的能量沉积,并将其转换为可读的数值(如毫希沃特 mSv 或 微戈瑞 μGy)。 其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核心步骤:
下面介绍几种主流的医用辐射剂量仪的工作原理:
这是最经典、精度最高、常用作基准和校准的剂量仪,尤其在放疗科的高剂量测量中。
工作原理:1. 其核心是一个充满空气或特定气体的腔室,内部有正负两个电极。
特点: 优点:精度高、稳定性好、能量响应良好。· 缺点:需要高压电源,灵敏度相对较低,探测器体积通常较大。
主要应用:放疗科输出剂量的绝对测量和校准(如水箱扫描),CT剂量指数(CTDI) 的测量。
这类剂量仪在现代医疗辐射防护中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作为个人剂量计和便携式巡测仪。工作原理:1. 其核心是一块半导体材料(最常用的是硅),通常做成PIN二极管的形状。
特点:优点:灵敏度高、体积小巧、响应速度快、无需高压气体。 缺点:对射线能量的响应不如电离室平坦(尤其在低能区),读数易受温度影响。
主要应用:便携式巡测仪:用于测量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周围剂量当量率)。· 个人剂量计/报警仪:医护人员佩戴在身上,实时显示累积剂量和剂量率,超阈值报警。 患者剂量监测:在某些介入手术中,用于测量患者特定部位的皮肤剂量。
工作原理:1. 其核心是一块闪烁晶体(如NaI, CsI, 塑料闪烁体),当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时,会使其原子激发。
特点: 优点:灵敏度极高,探测效率高,响应速度快。缺点:本底噪声较大,能量分辨率通常不如半导体,且光电倍增管易碎。主要应用:主要用于核医学科,探测γ射线。也用于一些环境监测和辐射巡测。
这类剂量计本身没有电路和显示,需要后期处理才能读数,主要用于常规的个人剂量监测和档案记录。
特点:优点:体积小、佩戴方便、不受电磁干扰、可测量非常低的累积剂量、成本较低。缺点:无法实时读数,需要送回实验室用专用设备读取。
主要应用:医院所有辐射工作人员的常规月度/季度剂量监测,是职业健康档案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