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医用射线防护设备标签上的信息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安全。
铅当量是衡量射线防护材料防护能力的国际通用标准单位。
定义:它指的是在相同条件下,某种特定材质的厚度对射线的衰减能力与多厚的纯铅板的衰减能力相同。简单理解:它不是指材料里真的含有那么厚的铅,而是一个防护效果的“等价”指标。例如,一件标注为0.5mmPb的无铅防护服,意味着它的防护效果相当于0.5毫米厚的纯铅板。
关键点:铅当量越高,防护能力越强,但通常设备的重量也会更重。
铅当量的选择取决于您所接触的射线类型、能量(kV值)和操作场景。以下是常见的等级及其适用情况:
. 0.35mmPb - 标准/通用防护、适用场景: 诊断放射科:大部分常规X射线摄影(如胸片、四肢、脊柱摄影)。牙科X光(口内、全景)。 乳腺钼靶检查(通常有专用防护,但此等级也属常见)。 对于散射辐射较弱的CT操作。
特点:这是最常用的等级,在防护性和重量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适合日常频繁使用。
. 0.50mmPb - 高防护 适用场景: 介入放射学/导管室:如心血管造影、神经介入、肿瘤介入等。这些操作射线剂量高,医生需要长时间在床边工作。 CT引导下的穿刺/介入手术。 骨科手术室(特别是在使用C臂机进行长时间透视时)。靠近放射源工作的放射治疗科工作人员(如摆位时)。
特点:为高剂量、长时间暴露的工作人员提供更高级别的保护。重量明显重于0.35mmPb的产品。
0.25mmPb:轻量/基础防护。适用于散射辐射非常弱的场景,或对灵活性要求极高、暴露时间极短的操作。也常用于防护眼镜等小部件。
≥ 0.75mmPb / 1.00mmPb:超高防护。主要用于放射治疗(放疗)等高能射线环境,或防护主射线束的固定屏蔽(如防护墙、铅玻璃)。
产品标签是初始保障。定期(建议每年一次)由有资质的机构对防护服进行荧光透视检测,检查是否有开裂、变形或防护性能下降,这才是确保长期安全的关键。